惡魔教室叛獄風雲

最近看AXN時一直在狂打一部將要上映的新片
是由影帝 安卓亞布洛迪 所演出的「叛獄風雲」
這是由歷史上著名的心理實驗「史丹佛監獄實驗」所改編的故事
而前幾年也有一部電影「惡魔教室」,同樣的也是由真實故事改編
加州的教師讓學生體驗法西斯主義的課程做後變成一個失控的場面
在我搜查叛獄風雲的相關資料時卻一直查到關於惡魔教室以及其小說「浪潮」的資料

史丹佛監獄實驗可參考此文介紹
原本的「史丹佛監獄實驗」是讓普通的史丹佛大學的學生分成兩個團體
一群扮演獄卒,一群扮演囚犯
原本都是只普通善良的大學生進入佈置好的假監獄開始實驗之後
卻發生了可怕的心理變化
本來第一天兩方人馬還打打鬧鬧,但到了第二天
原本扮演獄卒的學生為了弄好獄卒的角色開始對演囚犯的學生做出過份的整人行為
而扮演囚犯的學生因為必須體驗真實囚犯,只能被關在假監獄而不能出去上課
終日不見天日,不知時辰,而個人姓名跟特質也被抹煞,只剩下編號,因此產生崩潰的情緒反應
當囚犯開始對獄卒抵抗的時候,飾演獄卒的學生居然就開始對囚犯做出暴力行為
而主導整個實驗的金巴多教授因為沉溺於掌控監獄狀況的權力而無法停止整個實驗
飾演囚犯的學生直到忍無可忍發生大暴動

惡魔教室可參考此兩篇文章,但是當心內有大雷
The Wave 惡魔教室觀後感
惡魔教室:狂飆年代的震撼教育

「惡魔教室」則是讓學生體驗法西斯主義的課程
一開始只是先規定一些上課的規矩,絕對要求紀律、團結、忠誠
發言要先舉手,稱呼老師必須加上「Sir」
沒想到沒幾天學生便開始自動自發決定全班要穿的制服
甚至後來替自己的小團體取名叫「浪潮」,還設計了一個手勢
全班凝聚了前所未有向心力,弱小的同學、不會唸書的同學因為「浪潮」跟所有人平起平坐
被欺負「浪潮」的人會出來挺他們
原本功課好、聰明的人卻被抹煞掉自己的個人特質跟聲音
而那些弱小同學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開始排擠非我族類的人,不加入浪潮就該譴責
最後演變成影響整個社區的巨大事件
而當初發起的老師也因為變成「浪潮」的頭頭,沉溺在被同學崇拜的感覺而不可自拔

這兩部片的共通點之一是,都是真實的事件改編的
共通點之二,當個人的獨立性被抹煞之後,整個情境系統、團結力量之大令人咋舌
當你不去思考團體的行為到底正不正確,只因為整個情境去推動你,而你也因此順從了

那人會變成什麼恐怖的樣子?

jadz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DSCF0324.JPG  

(感謝墊背的Open將...)

01.徐佳瑩 - 極限
02.Yanni - Voices
03.Katy Perry -  Teenage Dream

徐佳瑩 - 極限

徐佳瑩這張令我很驚豔

jadz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34109271380630000.jpg 

其實這張專輯在剛出的時候就已經買了
但是很懶的po blog...(爆)

一直很期待韋禮安的專輯,我覺得他是個蠻愛惜羽毛的人
不會因為當初快天得冠就急著出專輯
反而是慢慢的沉潛,累積創作能量,然後再拿出最好的東西給大眾
還記得當初我去唱片行買的時候,店員也跟我推薦說這整張都很好聽
CD封面也設計的很有趣
那個騎腳踏車的Weibird應該就是韋禮安本人的化身吧
那後方那個兩腳書櫥不知道又是代表誰..??..XD..
而畫面上的向日葵們其實是可以翻開的,變成有點立體書的調調
很棒的設計
另外關於這次CD封面設計可以去設計者的部落格

當初是先在KKBOX上聽過一遍
令我一聽就中的歌應該就是「陰天的向日葵」了
是我一向喜愛的簡單吉他和弦,歌詞也很有意思
馬上就變成整張專輯中我最愛的歌曲了
也很開心韋禮安有打這首歌,MV作的很棒^^
這首MV也是由封面設計者製作的,去看看他們的心路歷程


「兩腳書櫥的逃亡」是我第二首喜歡的歌,也是我本人很有共鳴的一首歌
在國中恐怖的三年過去之後,升上高中的我,就開始逃亡了.....
從小經過十幾年恐怖填鴨式的台灣教育,升上大學之後,才真的感覺到自己真的只是兩腳書櫥
面對大學凡事要求自由思考而不是由老師給你答案的模式不習慣了好一陣子
不過很慶幸的是我不像他是台大,我到了大學之後逃更大...不用在當兩腳書櫥..XDD

「慢慢等」跟「好天氣」是之前就出過的EP
這次專輯裏重新編曲,跟舊板比起來編曲繁複許多,不過我個人還是偏好原版的簡單吉他伴奏

「有沒有」有種慵懶的爵士fu,是首悲傷的情歌
不同於比較外放嘶吼的悲傷歌曲,這首感覺就是娓娓道來失戀的情傷
或許有相同經驗的人會有很多共鳴

「因為愛」算是比較輕快的歌曲,第二主打,也是一首很棒的歌

每當發現整張水準都很高的專輯都會覺得又挖到寶了
喜歡好音樂的人對這張絕對不會失望的

jadz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次學乖了..星期四下五請了半天假,然後星期五早上請半天假
不想在搞得像上次一樣那麼累
不過回想起來,其實星期五那天趕回來還是蠻累的...

原本要跟老妹見面,但是老妹的公司還是跟以往一樣..最後又加班了
所以後來就直接去西門町排隊,當時距離開場還有半小時
但現場已經排了不少人
本來還想說應該可以撈到最後面的位置
誰知道進去之後連最後面的位置都沒了.........
爬上二樓,果然有位置-----但是沒椅子
可是從二樓制高點往下看視野真的很好,不輸給坐最前面的感覺
想想就還是留在二樓看,只是我可憐的腳,別怪我阿...

1.與我爭鋒+秋風夜雨

與我爭鋒整首改編,一開始只用簡單慢板的鋼琴伴奏搭配亮哥的歌聲
給這首歌完全不同的感覺
而後段完全變成Rock的曲風,然後銜接著之前在音樂萬萬歲也表演過Rock版秋風夜雨
一整個棒阿..^^..

2.復活+Everything I Do 

原本是只有要唱復活的
但是快唱完時後面的Keyboard唐叁老師突然把伴奏的曲子改成Everything I Do的間奏
亮哥整個傻眼..XD...
當然,既然音樂都下了當然要照唱
唱到最後「You know it's true,Everything I do........因為你而復活~~」還能凹回來.XD
亮哥說唐叁老師很喜歡這首Everything I Do,排練的時候就一直想盡辦法要他唱
想不到正式演出了還來這一手..呵呵~
弄的亮哥之後演唱每一首歌時都會偷瞄唐叁老師,免得又突然「Everything I Do 」

3.愛妳的是我

嘉賓之一蔡佳縈同協出現啦~~(撒花)
一起合唱這首歌,我超愛的^O^

4.今宵+Everything I Do

jadz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出處「網氏女性電子報第205期」
http://forum.yam.org.tw/bongchhi/old/light/light203-1.htm



   結婚二十多年來,今年(2005)我第一次在除夕夜回屏東和家人吃年夜飯。說是團圓,其實少了爸爸。也是因為這個理由,我才打破過去多年的習慣。

  民國六十八年初,趕在農曆年前結婚,因為聽說接下去的一年是「孤鸞年」,不適合結婚。在南北兩地匆匆辦完婚宴之後,回到先生苗栗的家,和他家人一起圍爐。先生家人都是淳樸善良的人,雖然少了娘家的輕鬆歡樂,但因當時我自己還處在忙亂的情緒中,不太有現實感,也尚未體會婚姻對女人的真實意義,並沒有太強烈的感受。倒是那幾天,清晨聽到婆婆在廚房忙的聲音,就會趕緊起床,杵立在大灶旁,雖然不知道能幫什麼忙,卻隱隱知道當媳婦最好這樣做。身體原來比腦袋還機警。

  我排行老四,是第三個女兒,台語有曰「第三個女兒=吃命」,意思是好命,不必做就有得吃。不過在二年多之後妹妹出生了,成了家中也是當時家族中的老么,我才開始有了記憶,所以我不記得是否曾依偎在母親懷裡過、吃奶嗎?直到上了小學,仍一直深深懷疑我不是母親生的,問她,她不理我,問奶奶,她用一貫的深刻恥笑的眼神與口氣說「妳不是媽媽生的,我記得妳生出來時是唯一沒有鼻子的,哈哈……」聽起來,果然像真的。

  後來聽很多女性朋友描述,結婚第一年在夫家吃年夜飯的情景,根本食不下嚥,一直想著娘家的餐桌從此少了一人,還有人忍不住逃回房間先哭一場,擦乾眼淚再出去跟那一群「陌生人」把飯吃完。

  結婚後第二年,我們出國唸書,在國外待了五年,回到台灣時,多了兩小口。經過幾年婚姻和當媽媽的生活,我自己的女性意識開始蠢蠢欲動,亟待萌芽。我很快找到滋潤它的荒漠甘泉─《婦女新知》雜誌,開始訂閱成為讀者,一步步走向我的重新誕生。

  長出性別意識的我,當然會對年夜飯為何是「夫家專利」這件事感覺不平,對此,我自有平衡之道。因為平日住在台北,而公婆後來也遷居台北,每年我們因此就近先在台北和他/她們吃年夜飯,然後在大年初一回屏東。第一年這樣計畫時,給的理由是想跟一般人錯開時間,交通才不會那麼塞。公婆並沒有反對,阻力反而來自週遭一些女性朋友,她們告訴我,按照習俗,女兒要年初二才能回去,否則對娘家不好,叫我最好先問問娘家肯不肯讓我回去。我當場傻眼,真的打電話回去詢問,沒想到媽媽說:「回來就好,管它哪一天!」其實媽媽前面還有一句:「只要你婆家沒意見!」

  吃了這顆定心丸,「大年初一回娘家」就成了自此之後每一年我的過年方式。二十年來,坐過火車、搭過飛機,最經常開車。早些年大年初一上路,確實達到錯開尖峰交通的目的,後來則逐年壅塞(是愈來愈多女兒也在初一回娘家了嗎?)但我還是照舊初一回娘家。

  我的另一個平衡之道是以量取勝。雖然在婆家吃年夜飯,但大年初一回娘家之後,通常可以待上好幾天,和父母家人一起聚聚,從事許多戶外活動,享受南台灣溫暖的冬陽,度一個心滿意足的年假再回台北。

  別說我愛計較。一個社會,如果兒子理所當然就可以享受許多事,譬如逢年過節都可以在家陪父母,而女兒身上卻總有這麼多束縛和禁忌,當然是不公平的。這種種設計既是男女不平等的產物,而這些差別待遇又會回頭助長一般人重男輕女的觀念。改變不會「自然而然」達成,非得有積極作為不行。

  有個朋友的故事,最能說明這個狀況。這個朋友結婚一、二十年來,每一年都按習俗和婆家人一起過年。她先生家有四、五個兄弟,都已成家,每年年夜飯,所有人都回家來,一大家子,好不熱鬧。朋友先生家是虔誠的教徒,年夜飯前都會進行家庭禱告。有一年,她公公又照往例帶領家人禱告,誠心誠意感謝神讓一家人得以團聚過新年。這一年我的朋友鼓足勇氣,在公公禱告完之後,說她也要做禱告,她的禱詞是這樣的:「我要代表幾個媳婦感謝我們的父母,因為她/他們的寬宏大量,願意忍受女兒不能陪在身旁的孤獨,我們才能在這裡和大家享受團圓。」她說完之後,全家一片靜默。第二年,她首度在婚後得以利用年節假期,飛到美國陪伴早已移民美國卻獨自生活的父母過年!

  當然,隨著時代進步,關於過年的習俗,已經有許多不同的做法,譬如有些人無論婆家娘家,哪兒都不去,早早計畫出國度假。其中當然有人是為了慰勞自己一年的辛勞,但也有人是為了逃避在婆家娘家兩邊奔波的辛苦。曾有一對朋友夫妻,決定回台灣工作時,因為雙方父母家都住在台北,為了免於「這個週末/年節要去你家還是我家」的爭執,兩人後來決定遠離台北去找工作,省得麻煩。

  這雖也是個做法,卻不免消極,有一年我倒是嘗試過另外的做法。1993年夏天,我帶著爸爸媽媽、姊姊和她的孩子,以及我的兩個小孩,開了一部休旅車,一起在美國和加拿大玩了一趟;同時間,先生帶著他的爸爸媽媽、他弟弟一家到夏威夷度假。雖然我們自己的小家庭不能一起度假,但因平日這樣的機會多的是,沒什麼差別,倒是我們在婚後還能陪伴自己的父母家人出國旅遊,才是難得。從性別角度來看,此事對我父母家人意義更為重大,因為一般人總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結婚的女兒還能夠自由自在地親近父母,想必帶給她/他們很大的安慰。原來女兒結婚只是多了一個(或兩個)家,而不是與原生家庭割裂。

  二十多年前,我匆匆趕在孤鸞年前結婚,因為是姊弟當中第一個結婚的,全家人都迷迷糊糊,不太知道女兒結婚究竟是什麼意思。隔年夏天姊姊結婚時,不僅媽媽、連之前從未見過掉眼淚的爸爸,都極為不捨,哭得涕泗縱橫。如果沒有必須區分兒子女兒、媳婦女婿的種種習俗,對所有的女兒和她們的父母而言,婚禮就不需要這樣的代表著「別離」與「斷裂」了吧!

=========================================================================================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94249

大年初一 女人也要回娘家

2005-11-29 00:00 作者:記者陳怡君台北報導(台灣立報)


不能列入族譜、未婚過世不能進入家族宗祠、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等三樣習俗,是讓女性覺得最不愉快的台灣習俗前三名。生老病死、婚喪喜慶深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女性卻往往在這樣的重要時刻發現「原來我算是『外人』」。

傳統習俗上,出嫁的女兒初一不能回娘家,會把娘家吃窮,台灣平等教育協會卻偏偏將新書取名為《大年初一回娘家》,探討男尊女卑的習俗如何以其龐大的力量影響我們的生活,讓女性成為不被肯定的第二性。

性平會理事長蘇芊玲表示,她們希望用生命經驗分享的方式,點出習俗中對女性的「割裂」與「雙重標準」,不管是將嫁出去的女兒當成外人,不能在初一回娘家,或是照料爸媽最久的女兒祭祀時排在兄弟之後等等,皆讓女性感到「我以為自己是家族中的一份子,卻有人告訴我『妳不是』,只因為我是女生」。

女書店主編鄭美里感嘆:「今天我們是一個走上街頭的女性主義者,但不代表我們可以不受傳統習俗影響。獨立自主的女性平時可以將自己打點得很好,卻常常在過年過節時覺得自己的渺小。」蘇芊玲強調,習俗是父權家庭最直接的展現,女性在一個家庭,透過婚姻只有勞務的角色,只有生兒育女的角色,她的位置並沒有被認可。女兒常常是家中照顧老爸老媽最貼心的子女,然而不論是分配家產還是進入族譜,貢獻最多的女兒卻被排除在外。

女書店與性平會發出4百份問卷,調查習俗中最讓女性不舒服的作法與觀念,前十名依序為:不能列入族譜;未婚過世不能進入家族宗祠;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親人過世時必須由男性執幡、主祭;第一胎生女兒不能吃麵線,否則第二胎也會生女兒;生兒子是弄璋代表高貴,生女兒則是弄瓦,代表較不值錢的陶土;結婚時新娘要丟紙扇將壞習慣留在娘家;生男送油飯、生女送蛋糕;生理期不能持香拜拜。

蘇芊玲表示,曾有朋友不滿的說,為何要假設新娘有壞習慣需要丟掉呢?她覺得自己並沒有所謂非改不可的惡習啊!婦女團體質疑,婚姻要求女性「進入另一個家庭,變成另一個全新的自己」,卻不要求男性這樣做。

習俗百百種,其中隱含的父權規訓鞏固重男輕女的價值觀,並以日積月累的力量深入每一個人的生活。民初魯迅點出「禮教殺人」的可怕,重男輕女的習俗雖未直接謀殺女性,卻依然在21世紀的今天繼續懲罰女性不公平的習俗不會自動改變,不論是不願意被迫簽下「放棄財產繼承書」的姊妹,還是爭取參與祭祖的博士老師,與習俗拔河,《大年初一回娘家》是手邊實用的參考書。

======================================================================

最近看到一篇報導,衛生署發現有些醫院的男嬰數量過多決定要調查
懷疑那些醫院有私下幫助篩選嬰兒性別
偉大的衛生署長楊志良很不解的說女生少稀有才寶貴阿,為什麼不生女的?

我想,上面的文章已經很明白的說了為什麼這社會的人還是要生男的

說難聽點,女生哪裡稀有了?只要有錢,就可以去買一個來傳宗接代
就算這社會男多於女,但是只要生的是男的,去買個老婆就可以享有上面所有的傳統好處
小孩一樣跟兒子性,兒子跟媳婦跟自己住天經地義,過年過節永遠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孩子
但是如果生女兒,就算女生在台灣人數少,So What?
上面所有對女生不利的習俗全壓在那些生女兒的阿呆父母上

生女兒哪裡好阿?

jadz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昨日劇情大綱:

兩個黑寡婦到處去找街上的遊民,幫助他們給他們好生活
卻私底下替他們投保高額保險,等時機差不多在弄成意外被撞死的樣子詐領保險費

其中一個被幫助的遊民後來變成了樂團主唱
只是沒想到劇組是真的找真實樂團來演

他們是「Train」,台灣翻成追隨者樂團

 Train_Press1.jpg

中間就是那個飾演從遊民變主唱的主唱..戲裡差點被做掉..XDD..

而他們在戲裡演唱的歌曲當然也是他們真實的作品
第一首是這位主唱的車子被那兩個黑寡婦拿去當殺人工具,警察找上門時的畫面
搭配的是他們最新專輯「Save Me,San Francisco」中的歌曲「Hey,Soul Sister」

第二首是全案真相大白,眾CSI探員們要去育幼院陪小孩過聖誕節
搭上的是Train在之前的專輯「My Private Nation」裡的歌曲「Calling All Angels」


看CSI,也能認識好音樂,呵呵~

jadz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實在的..對用戶來說,或許電子地圖只要能到目的地就好了,管他路名是對是錯
但是..實在很辜貓的我..總是不希望連省道縣道的路線都是標錯的
估毛到連鄉道都在那邊查..這樣是不是很浪費時間阿..XD
而且鄉道的資料真的好少喔..ORZ...

不過..還好有查,才發現原來現有手上的資料過時蠻久的
很多省道都已改外環道了,系統裡還是走市區的舊道路..
查路線真的也花了不少時間
幸好台灣的公路迷也不少,真的都是靠他們的BLOG我才能查到完整資料..

真的太感謝了..(拜)

到8月底..要把雲林縣搞定..只能再加油

jadz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回頭看這兩天,花那些時間筆戰多無聊..
跟私底下根本不認識的人爭又能得到什麼?
再回頭看看文字,突然覺得自己的行為好蠢..
覺得女人本身只是個能用錢衡量的物品是他家的事
女友只是增加自己人生戰利品數量也是他的事
浪費自己那麼多寶貴時間在那邊吵是為了什麼?
反正在現實生活上也不可能跟那種人有交集
而且台灣這種男人本來就滿街都是,想想有啥好吵的?
只因為同是女人感覺好像也羞辱到自己就跳下去吵也太蠢了,投射感覺太過良好?

活到這把歲數,EQ還是不夠阿...(遠目)
只能提醒自己,不要再為根本不知道哪來的網路使用者動怒
還不如把那些時間用在自己家人上

只能一直提醒自己,平心靜氣的看待網路言論吧
EQ要更好才行
心性的修行真是要一直努力的功課阿

jadz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頭痛了兩天..這都要感謝楊培安(?)..

星期三那天,提早半小時下班坐小黃去了高鐵站
到達台北時已經是晚上七點了,離開演還有一個半小時
演出的Legacy剛好在以前舊八德年代附近
趁中間的空檔,跑去了以前在年代工作時常去的一間唱片行晃晃
想不到居然還在耶..XD..
裡面的CD還是一樣齊全
雖然我出來時並沒有買任何CD,但是逛唱片行的感覺就是很好

逛到快八點還是往會場移動
在大門口領了一張楊培安的海報跟名片後進場
乎..這場的聽眾似乎比上次跟馬蹄楊一起表演時的人還要多
看來這新的場地已經打響了知名度了吧
而進來時領的海報反而成為我的苦惱
因為我沒有橡皮筋可以固定它...
找來找去..只好用了我身上唯一有彈性的玩意--口罩的掛耳部分..來綁它...

離題了..

其實我真的很少有機會聽楊培安在PUB演唱
所以這次難得算是少數我可以衝去聽的演出
場地比較熟+時間沒有那麼晚..
PS.我真的不懂為什麼平常在PUB唱都要唱到凌晨??????
前一陣子楊培安跟TNT也有來台中,但是在星期日的夜晚唱到凌晨一點...
時間晚就算了..我也沒膽一個女生在凌晨一點的台中市騎著摩托車..........

這次演出蠻特別的是把一些自己蠻紅的歌改成不插電版本
(EX:這該死的愛,沒有白活)
或是整個編曲改掉
(EX:我相信..喔..還外帶必叉..XD..不過全場可是熱烈鼓掌喔~~)
另外既然是取名﹝回歸自我﹞,除了演唱對楊培安影響很深的搖滾樂之外
也有演唱對自己影響很深的人的歌曲
包括了張雨生跟蕭煌奇
玫瑰的名字前奏下的時候全場真是歡聲雷動阿~~~
楊培安版的「阿嬤的話」也很好聽
整段演出也介紹了自己接觸音樂的人生心路歷程
然後帶出歷年專輯裡的許多好歌
另外我覺得楊培安唱波希米亞狂想曲..就是覺得怪怪的..
沒辦法..QUEEN的主唱特色太濃烈了,不論是誰唱那首歌我都會覺得怪怪
但是The Final Countdown、You Give Love A Bad Name、Highway Star..
都讚到不行阿..哈哈~~~~~

說實在的..在最後一首我相信必叉之後..大家還狂喊安可
本來有點擔心再硬唱嗓子會不行..
不過事實證明..我多慮了..哈哈~~~
只記得最後一首歌曲說是楊培安自己沒有發表過的一首創作曲
叫「彩虹的盡頭」
聽了只覺得這應該是他很年輕的時候創作的吧
整個就是很民國80年代音樂的感覺..XDD..
(阿..還好沒被噓..原來真的不是早期作品..orz..
安哥好像又把這首歌的編曲改了好幾次,看了最近的幾場Live,編曲方式已經不會再覺得像80年代的歌了) 

雖然會後有簽名,但是我沒辦法繼續待下來
準備迎接我此次北行的重大後果....
由於最近公司事務較多,實在沒膽請假
而這場又比預計多唱了半小時
打算當天來回的我,出場時看看手錶,臉上的表情已經變成囧的N次方了吧..

捷運地下街都已經沒什麼人了,零星遊客+一位警衛巡邏
感覺就很恐怖
到了國光客運西站,最後一班車是11:20出發
我回到台中只怕也是凌晨了...

最終..還是得凌晨回家.........

晚上1:10下車..感謝老媽來載我回家,不然我得用走的回去..
洗完澡..1:40了........ORZ.......

昨天工作一整天都頭痛欲裂
今天..還是一樣..頭很痛..
唉..我只是想聽楊培安+TNT阿...(遠目)

jadz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天罪之後已經很久沒看大霹靂了
但是還是會關心亮哥跟輪姐創作的片頭片尾
是說刀龍的寰宇傳說當時初聽感覺跟很久以前的「與我爭鋒」很像
沒有什麼創新的感覺...
龍戰的「絕代神龍」是輪姐的作品,亮哥演唱
初聽時有一點傻眼的感覺..還是聽了好幾遍才比較能下嚥..
這次最新的兵甲龍痕片頭曲「行」..是亮哥寫的
但這也是我第一次聽亮哥寫的歌臉上出現三條斜線..而且完全沒動力想再聽第二次

終於到這一步了嗎......

霹靂以前一個角色大都只有一首人物配樂
配樂跟人物的連結性很高
但曾幾何時,一個人物,就有角色曲、情境曲、悲曲、武曲、洗澡曲....................
而很多曲子,就真的只用那麼一次而已
對於將作曲者的作品當作是免洗餐具使用..我實在是不太能苟同
或許對於動脈那種賣斷的方式來說,這樣是可以賺比較多錢的
但是一首作曲者的心血,使用一次就丟棄不用了,會不會太誇張
而如此大的配樂使用量,再神的作曲者,都會有顯露疲態江郎才盡的一天

很久以前輪姐的配樂就已經有疲態出現了
畢竟輪姐在霹靂被壓榨那麼久..一檔戲輪姐配樂的用量也是嚇死人的多
雖然多數配樂還是很不錯,演唱曲也都還有一定水準
但是我想老戲迷都可以聽得出來一些端倪
只要跟輪姐剛進霹靂時的曲子比一下..就知道了..
而霹靂也真的很不懂的什麼叫見好就收
寰宇傳說在世運的成功讓霹靂一連三檔戲片頭全用演唱曲
而且還是曲風幾乎都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演唱曲
當我聽到「行」的時候,我只覺得...

亮哥也跟輪姐一樣被榨乾了......

以前片頭片尾可以用一整檔戲
可能這檔片頭用動脈的,下檔用無非的
但是現在都會在集數一半的時候換片頭片尾
變成以前有很充裕的時間可以創作優質的片頭片尾
現在變成兩邊作曲者在同一檔戲都要獻上片頭片尾
感覺品質就一整個下降....

唉..其實很不想亮哥也走到這一步
但是似乎只要是持續替霹靂創作,都會變成這樣子的吧...

jadz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